免疫相关的知识常常涉及复杂的生物学和医学概念,这让许多人感到难以理解。其实,免疫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讲解一些常见的免疫知识,有助于大家提高对免疫的认识,增强预防疾病的能力,从而科学地应对各种可能遇到的免疫方面的挑战。
肠道菌群的平衡状态对于人体健康来说极为关键。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,就可能引发慢性炎症,进而大大增加患病的风险。本文将为您揭示肠道菌群失衡的原因、其引发炎症的机制,以及它为何会成为威胁全身健康的 “定时炸弹”。
01 什么是肠道菌群失衡?
肠道菌群失衡(Dysbiosis)指的是肠道内的三类菌群出现了异常的变化,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:
有益菌数量大幅减少:像双歧杆菌、乳酸杆菌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 “健康卫士”,它们在肠道内能够帮助消化食物、合成维生素、抑制有害菌生长等,当它们的数量锐减时,肠道的健康环境就会受到影响。 中性菌失去控制:中性菌原本在肠道内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,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,例如某些拟杆菌,但是当它们过度繁殖时,就可能打破肠道内的菌群平衡,影响肠道功能。 有害菌大量扩张:诸如艰难梭菌、产气荚膜梭菌等致病菌,它们会在肠道内大量繁殖并占据主导地位,这些致病菌会释放有害物质,对肠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。展开剩余65%02 菌群失衡的主要诱因?
饮食诱因:高糖高脂的食物会为有害菌的生长和繁殖提供适宜的环境和营养,从而促进有害菌大量繁殖。而膳食纤维是有益菌的重要食物来源,当膳食纤维缺乏时,有益菌会因为 “饥饿” 而数量减少,进而导致肠道菌群失衡。 药物影响:在各种药物中,抗生素的滥用对肠道菌群的危害最大。抗生素在杀灭致病菌的同时,也会 “敌我不分” 地杀灭大量有益菌。如果服用抗生素不规范,比如随意增减剂量、不按疗程服用等,会导致有益菌数量急剧减少,从而使有害菌有机可乘,趁机入侵肠道,破坏肠道菌群平衡。 生活因素: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,人体会分泌一些激素,这些激素会直接抑制肠道的免疫功能,降低肠道的抵抗力。睡眠不足也会对肠道免疫功能产生不良影响,扰乱肠道的正常生理节律。此外,不规律的作息会影响肠道的蠕动和消化功能,而缺乏运动则会减缓肠道蠕动的速度,这些因素都会为有害菌的繁殖创造有利条件,导致菌群失衡。03 菌群失衡如何引发慢性炎症?
屏障破坏:有益菌能够维持肠黏膜的完整性,它们可以分泌一些物质,帮助修复肠黏膜,增强肠道的屏障功能。当有益菌减少后,肠黏膜这道防线就会受到损害,变得脆弱。此时,有害菌及其代谢产物就容易穿过受损的肠道上皮,形成 “肠漏” 现象。“肠漏” 会使肠道内的有害物质进入血液循环,引发身体的炎症反应。 毒素释放:致病菌在大量繁殖的过程中,会释放出多种毒素,这些毒素会持续刺激肠道的免疫系统。肠道免疫系统受到刺激后,会启动免疫反应来对抗这些毒素和致病菌,在这个过程中,会产生一些炎症介质,从而引发局部的炎症。 免疫紊乱:当肠道内的炎症持续存在时,会持续激活免疫细胞。这些被持续激活的免疫细胞可能会失去正常的调节功能,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的发生。自身免疫反应会错误地攻击人体的健康组织,从而引发全身性的慢性炎症。肠道菌群失衡后,肠道就会变成一个 “毒素工厂”,不断产生和释放有害物质,进而引发全身性的炎症反应。可以说,肠道菌群失衡是慢性炎症的 “幕后黑手”,从肠黏膜受损导致 “肠漏”,到免疫系统失控引发自身免疫反应,每一个环节都在悄悄地威胁着我们的身体健康。
如有疑问请下载掌上药店APP
(素材来源官方媒体/网络新闻)
发布于:上海市富通优配-东莞股票配资-低息配资炒股网-配资实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